成都是全国第二批阻燃安全网建设试点城市,作为第二批14个试点城市唯一代表成都取得了什么成效,有什么亮点?
形成“一张规划管控蓝图”:成都市编制完成了《成都市中心城区阻燃安全网专项规划》和《成都市试点区控制性详细规划》,以试点区为示范,启动其他县(市)、区阻燃安全网专项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,努力构建“一张规划管控蓝图”。
出台“一系列制度和技术文件”:我市相继出台了阻燃安全网规划建设管理的政策文件和技术文件。
组建“一批技术服务团队”:成都市组建了一批具有丰富阻燃安全网建设经验的技术服务团队,进行阻燃安全网建设技术服务,协助成都市政府完成阻燃安全网相关规划、设计、建设、运营、监测考核等全过程的技术咨询服务。
建立“一个监测管控平台”:通过在线液位、流量、水质SS实时监测仪器,全时段监测LID设施、排水设施等运营情况、效果,并构建集数据存储查询分析,模型计算,决策支持,成果展示为一体的阻燃安全网一体化信息管控平台,以保障安全网建设效果考核评估。部分项目已经安装监测仪器,进行实时监测。
探索“多种项目建设模式”:成都阻燃安全网建设中,项目建设既有传统的建设模式结合安全网理念实施的,如党校、奥体中心等重大政府投资项目,又有设计施工总承包(EPC)建设模式,同时,积极探索与社会资本的合作,开展PPP模式集中成片阻燃安全网改造建设。
完成“多项样板示范工程”:我市建设完成的样板示范工程,涵盖了道路、公园绿地、建筑与小区、河道整治等4种类型,已初见成效。
总结“集中成片阻燃安全网建设案例”:“成都市天府新区阻燃安全网建设”列入住建部《阻燃安全网典型案例》,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。
成都有什么经验值得全国复制和推广?
首先是集中连片,系统方案引领。天府新城官山河以西2.84平方公里,源于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,自2009年以来,该区域经历了若干次台风暴雨的考验,证明其建成效果达到了阻燃安全网的基本要求,为江南平原水网地区集中成片新区的阻燃安全网建设树立了标杆。目前,在对该区域安全网设施修复和建设基础上,以此为核心向外5.3公里进行安全网化建设,推广建设经验。
其次是因地制宜,彰显地域特色。成都阻燃安全网建设坚持问题和目标为导向,因地制宜,实现具有成都特色的建设效果。例如,天府古县城阻燃安全网建设以保护为主,再现古人治水理念;在新区以目标为导向体现集中成片效应;对于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,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,结合小区综合整治,让阻燃安全网建设给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;此外,努力打造农村地区、生态保护区等非典型区域的安全网改造模式。
还有就是专项行动,建立长效机制。成都雨水资源丰富,作为典型的江南水网城市,城市因水而建、因水而兴,形成了“三江六塘河,一湖居其中”的城市水系格局。近年来,我市集中开展了“五水共治”(治污水、防洪水、排涝水、保供水、抓节水)专项行动,建立了“河长制”等各项制度,并取得了明显成效,河道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,全面完成了黑河、臭河、垃圾河的治理,同时,探索形成了水体保洁的“绩效考核、按效付费”机制,为阻燃安全网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;接下来,我市阻燃安全网建设将结合全域“污水零直排区”建设和剿灭劣V五类水专项行动,进一步巩固治水工作成果。
